韵书
𥰙 𠠍 𢤂 𠻗 𣮉 𦃇 𩧋 𥌛 𩌃 𢾁 𨵈 𩇯 𤪌 𧡺 鬿 𧰙 𪘫 𤇴 𢓡 㺿 𧋘 𥉘 𧡨 𦉈 𨛬 𡖂 𦝢 𢜽 𧢦 𧝋

去声作阳平声

𥝈 𥳊 𦒎 𨘇 𢈶 𢖫 羿 𥰰 𩊒 丿 𤤺 𢘽 𡢖 𢢞 𢰂 𧫚 𩪧 𩍘 𤹝 𣖾 𥉆 𥉻 𩥉 𤫝 𨿠 𢄢 𩏚 𠭥 𢴨 𥄔 浿 𣨶
繁体或异体字:
拼音:zhuì  韵部:

〈动〉
    (形声。从糸(mì),追声。本义:糸在绳子上放下去)
  • 同本义
    • 缒,以绳有所悬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• 夜缒纳师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十九年》
    • 子占使师夜缒而登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十九年》
    • [烛之武]夜缒而出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
    • 敌兵攻城,身督战,募壮士缒城而下。——《宋史》
  • 又如:缒关(从关门旁缘绳而下);缒城(由城上以绳索垂至平地,缘之而下)
  • 拽;拉 。如:缒牛(拉牛;牵牛);缒手(拉手)
〈名〉
  • 绳索
    • 登者六十人,缒绝,师鼓噪,城上之人亦噪。——《左传》
  • 又如:缒绝(绳断);系缒(系结绳索)